服务热线:010-67327777 / 87370460

行业动态

  首页 >行业动态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公告中指出,全年组织抽查检验26472家企业生产经营的28265批次产品,发现3302家企业的3476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12.3%,比上年上升2.9个百分点。

其中,抽查不合格率最高的五种产品为:废弃食物处理器,不合格率达65.3%;嵌入式灯具,不合格率达63.2%;固定式通用灯具,不合格率达56.7%;塑料购物袋,不合格率达55.1%;彩色电视机,不合格率达53.2%。

聚焦照明行业,嵌入式灯具与固定式通用灯具位于抽查不合格率最高的五种产品前三,由此可见,照明灯具产品的质量问题依旧严峻。


不合格品禁入市场 违规企业严惩不贷


从企业规模看,抽查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占抽查企业总数的1.9%、5.2%、93.0%。大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0.8%;中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2.2%;小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13.2%。大、中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小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远高于大、中型企业,产品质量有待提升。


△近三年大中小型企业产品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对比图


对于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销售单位,市场监管部门严格依法进行处置:一是要求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单位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同一产品,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二是责令不合格产品生产销售单位限期完成整改,并及时对其开展复查;三是依法严肃查处抽查发现的质量违法行为,将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加大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力度,不断加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率较高的产品采取跟踪抽查,对消费投诉集中、共性质量问题突出的区域开展专项治理,严防严控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严肃查处质量违法行为,压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效规范市场秩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维护合法权益 莫让“盗”成“道”


2023年,受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影响,照明行业持续低迷,不少中小型企业为了生存或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发起“价格战”,导致大量质量低劣或假冒伪劣的照明产品涌入市场,给消费者或被仿冒品牌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例如,11月8日,央视网《法治在线》栏目报道重庆公安机关破获“9·15”特大制售假冒品牌灯具案。该案查获了假冒品牌灯具9万余套,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

在2024年过去几个月中,多家LED企业,如公牛集团、西顿照明、欧曼照明等多次发布郑重声明,重申对假冒侵权行为零容忍,将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及消费者的权益。


由于照明灯饰产业门槛较低、热门品类的利润可观与付出时间成本较少,更是助长了此类商品的嚣张气焰。假冒伪劣、山寨品牌等行为,是对原创品牌的亵渎、对消费者的欺骗,以及对市场秩序的扰乱,尤其是当“蹭大牌”的假冒产品对消费者带来伤害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品牌方,还是经销商、消费者仍应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莫让“盗”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