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7327777 / 87370460

行业动态

  首页 >行业动态

近日,小米IoT平台发布了两项引发行业高度关注的重要通知:其一,要求已上线且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必须在2025年8月31日前完成3C认证证书补录,否则将采取下架等处理措施。


其二,宣布于2025年8月31日禁止中性产品设备激活,若此后平台发现此类产品仍有新增激活设备,同样会执行产品下架等操作。


这两项新规一出,让不少企业“慌了神”,更对智能照明从业者以及整个智能家居行业敲响了变革警钟。



智能家居行业通病: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当下,智能家居行业如同一辆疾驰却故障频发的列车,标准缺失的“轨道偏差”、质量参差的“引擎隐患”、数据安全漏洞的“刹车失灵”,正让其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危机四伏。


标准缺失:破碎拼图上的孤岛战争

智能家居行业如同被强行撕裂的拼图,各品牌以技术壁垒为名构筑数据孤岛。这种各自为政的混乱生态,本质是行业野蛮生长留下的“基因缺陷”,所谓的智能不过是用技术碎片堆砌的伪便利。


这场没有统一度量衡的标准混战,不仅增加了消费者使用智能家居的门槛,更让行业创新困于碎片化的协议牢笼,阻碍了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质量参差: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毒瘤

时下,快速扩容的智能家居行业沃土正滋生“质量癌变”:部分企业如同偷工减料的建筑投机商,导致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怪象,本质是行业准入门槛崩塌后的“道德滑坡”——当逐利者用“降成本之刀”切除安全冗余,当劣质品凭借价格优势占领货架,消费者对智能生活的期待正被劣质产品拆解,最终将导致整个智能家居行业信任体系的毁灭性打击。


数字囚笼:数据裸奔的行业乱象

此外,智能家居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用户数据,如用户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信息等。但行业内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缺乏完善的机制,部分企业在数据收集、存储、传输等环节存在漏洞,导致用户数据泄露风险大增,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时心存顾虑,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




这些行业痛点并非技术演进的必经阶段,而是资本短视、监管缺位、企业责任失守共同酿成的“生态灾难”。当标准成为商业竞争的武器,当质量让位于价格战,当数据安全沦为营销话术,智能家居行业正在“伪智能”的狂欢中透支未来。

智能家居行业的破茧之锤与生态重塑

一直以来,智能家居行业被通病“缠身”,但鲜有企业愿意为打破“魔咒”率先“动真格”。因而小米新规发布,可谓是智能家居行业的“破茧之锤”。


质量合规,剔除行业杂质

小米新规要求智能照明等产品补传3C认证证书,这将智能家居行业多年沉积的“杂质”置于标准的烈焰中淬炼。那些曾靠参数虚标、工艺偷工混迹市场的产品,如今必须穿越认证体系的筛查。




未来,市场上的智能家居产品将朝着高质量、合规化方向发展,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更可靠、更安全的产品,也促使让智能家居从功能拼凑走向工业级精造.


品牌觉醒,打碎同质化枷锁

小米新规中的禁止中性产品的规定,如同一把精准敲击在行业“同质化茧房”上的凿子,使得企业无法再依靠简单的贴牌、无品牌化产品来获取市场份额.


这种蜕变催生的不仅是产品差异,更是商业逻辑的革新。企业需要加大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打造具有独特功能、设计和品牌形象的产品。比如智能照明企业可以开发具有创新性照明效果、智能场景模式更多样化的产品,通过品牌营销和优质服务,树立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生态重构,引领行业远航

当新规的涟漪在行业湖面上扩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企业的合规调整,更是整个产业价值坐标系的重构。两大新规的实施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技术门槛,一些实力较弱、无法适应新规要求的中小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淘汰。而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能够更好地应对新规挑战,加速对行业资源的整合。


未来,在标准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这场由规则引发的变革,终将让智能家居挣脱伪智能的桎梏,智能家居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小米新规本质是推动智能家居从野蛮生长迈向文明时代的关键一跃。但一家之力,不过是暗夜孤灯;唯有全行业凝聚共识、协同共进,方能汇聚成照亮智能家居发展前路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