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10-67327777 / 87370460

行业动态

  首页 >行业动态

近期,全球知名汽车照明企业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宣布,其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福州小糸车灯制造基地于2025年5月末正式停产,并启动清算程序。




日本小糸在华战略收缩

福州基地关停,削减15%产能

作为汽车零部件头部供应商,日本小糸(KOITO)在汽车照明领域一直保持较强的竞争力,长期位居全球前列。根据集邦咨询数据显示,日本小糸位居2024年全球前十大车灯厂第一名


其中,福州小丝车灯有限公司(曾用名:福州小糸大亿车灯有限公司)车灯制造基地前身为福州大亿灯具有限公司,1995年由日本小糸与中国台湾大亿交通工业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是日本小糸在华最早的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员工约300人,主要生产前照灯、后灯及标示灯,客户涵盖铃木、日产、马自达等知名车企。



据日本小糸官方声明,福州基地关闭的核心原因是随着中国市场电动汽车普及等重大变化,日系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持续低迷。作为日产、本田等传统日系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日本小糸深受客户订单萎缩影响。为优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实现经营资源的集中与效率化,决定解散并清算福州小糸。


此举标志着日本小糸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其中国整体产能将因此削减15%约50万台份的汽车照明产品生产能力转移至其他中国工厂。目前,日本小糸车灯在国内还有两个基地正常运作:湖北孝感的小糸车灯有限公司和广州小糸车灯有限公司。


国际车灯龙头的“落幕”


全球汽车照明市场规模庞大且持续增长,据相关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汽车照明市场规模达297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53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7.26%。然而,并非所有汽车照明企业都能在市场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


此前,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马瑞利集团宣布寻求破产保护,旨在全面重组其长期债务。马瑞利由原日产旗下零部件供应商康奈可和原菲亚特克莱斯勒旗下的玛涅蒂・马瑞利合并而成,2018年二者合并前营收合计达146亿欧元,本有望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头部企业。

但由于合并后未能形成协同效应,马瑞利陷入困境,营收逐年下滑,连年亏损。再加上主要客户日产和Stellantis业绩不佳,订单减少,马瑞利最终走向申请破产保护这一步。



同样的,日本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在汽车照明市场长期占据重要地位,其在全球前照灯市场占有率约为20%,在日本国内市场的前照灯产品占有率更是高达51%。小糸制作所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产品线,为奔驰、宝马、丰田等众多知名车企提供汽车照明产品。


但此次关闭福州小糸车灯制造基地折射出折射出外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发展上深层矛盾。一方面,中国市场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链完整性仍具吸引力,日本小糸在华另两家工厂将承接部分产能;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日本小糸主要客户群体是传统日企燃油车,在新能源市场竞争能力不足,订单量也因此大幅减少,显示出其客户群体转型的迫切性。


中国企业崛起,重塑竞争格局


在中国汽车照明领域,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行业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照明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元。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本土车灯企业如华域视觉星宇股份、燎旺车灯、晶科电子等发展迅猛。



华域视觉凭借上汽集团的强大背书,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不断发力,产品不仅供应上汽旗下众多品牌,还逐渐向其他车企渗透;星宇股份则以出色的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赢得了包括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众多客户的认可,在国内市场份额逐步扩大;燎旺车灯深耕商用车照明领域多年,凭借对商用车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其产品在重卡、客车等领域占据一定份额,与国内多家商用车企保持稳定合作;晶科电子则从最初的业务LED照明起家,转型切入智能车灯领域,并与吉利、理想汽车、广汽、长安汽车等国内知名车企合作 。


这些本土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成本优势以及对本土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领先地位,也让包括日本小糸在内的外资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目前,中国汽车照明市场已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外资供应链必须适应本土化研发+快速响应的新规则。行业人士指出,日本小糸关闭福州基地是理性选择,但如何平衡全球布局与中国本土创新,仍是其未来挑战。


资料来源:古镇灯饰传媒